《静坐要诀》袁了凡著

日期:2017-12-03 11:31:43 作者:了凡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
广爱篇
孔子云: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尽世间只有此三种人。就此三种人中,老者有二:吾之老,人之老;朋友有亲者,有疏者;有始亲而终疏者;有恩与仇者。少者亦有二:吾之少,人之少。吾之老少,虽有同室,亦有等杀。人之老少,便包恩仇远近,种种不齐矣。先从吾之老者,发原贻之以安,饮食起居悉令得所。
学者初修时,取最所亲爱,若方面之类,一心缘之。倘有异念,摄之令还,使心想分明。见吾亲人老者受安之相,然后及于人之老者,乃至怨亲蛮貊,无不愿其安乐。
朋友少者,亦皆如是。禅家谓之慈心观,又谓之四无量心,功德最大。
四无量者,慈、悲、喜、舍也。初时慈念众人:老者愿贻之以安,朋友愿贻之以信,少者愿贻之以怀。心心相续,道力坚固,即于定心中见所爱人受快乐之相,身心悦豫,颜色合适,了了分明。见亲人得乐已,次见外人乃至怨人亦复如是。于定心中见一人,次见十人,乃至千人、万人,及普天率土之人皆受乐。学者于定中见外人受乐,而内定转深,湛然无动,此名慈无量也。
世人与众不和,初生为嗔,嗔渐增长;思量执著,住于心中,名为恨。此恨既积,欲损于他,名为恼。败德损德,皆原于此。惟一慈心能除嗔、恨、恼三事,以是知慈心功德网无量也。又慈氏之慈有三等:众生慈、法缘慈、无缘慈。不利益一人而求利益无数无边之人,是为众生缘慈。老者,不独思安其身,而兼思安其心,使之得受性真之乐。朋友、少者皆然,此为法缘慈。若无缘慈,惟圣人有之。盖圣人不住有为,亦不住无为。老则愿安,友则愿信,少则愿怀;而吾亦不知其安,不知其信,不知其怀,所谓无缘慈力赴群机也。
学者于慈定中常念欲遂众生诸愿,见众生受诸老苦,心生怜悯,即发愿救拔;先取一亲爱人受苦之相,系心缘之。慈悲无极,乃至一方四天下之人,皆见其受苦而思济拔,悲心转深,湛然无动,是名悲无量也。
学者入悲定中怜悯众生,除苦与乐。尔时深观众生,虽受苦恼,虚妄不实,本无消除,授以清净妙法,令获涅槃常乐,摄心入定,即见众生皆得受喜。亦初从亲人,次遍天下,此名喜无量也。
学者从喜定中思念慈与众生,悲欲拔苦,喜令欢喜;而计我能利益,不忘前事,即非胜行。譬如慈父益子,不求恩德,乃日真亲;又念众生得乐,各有因缘,不独由我。若言我能与乐,则非不矜不伐之心。又念慈心与乐,俱是空怀。在彼众生,实不得乐。若以为实,即是颠倒。又念众生受苦,若有纤毫忧喜之生,即属障碍,难得解脱。我今欲清净善法,不应着意必固我之法。今当舍此执恋,即发净心,毫无憎爱。先取所亲之人,见其亦得定力,受不苦不乐之相,了了分明,乃至长远,莫不皆尔,是为舍无量也。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