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与和谐社会建设

日期:2017-12-24 08:47:15 作者:了凡同修网 浏览: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

    严于律己是一种力行道义、心怀宽广、情操美好的人格品质。有了这种道德人格,自然能够威人、服众、促进社会和谐。


    宽以待人,就是待人要宽厚。宽厚是处理个人与他人的道德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度和要求,一个宽厚的人不念旧恶、不计前嫌,也不会苛求于人。我国唐代伟大的思想家韩愈曾说过:“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”。意思是说,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很严格,也很全面,而对他人则往往比较宽容。宽容,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要有宽广豁达的胸怀,推己及人。这就是我们说的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。


    俗话说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不能因为某人有一定的错误就否定他的全部,有道是: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友。只有不责人往过,不念人旧恶,容人之行,以德报怨,方能广交四方朋友,构筑事业成功大厦。宽厚的心胸能消除人际之间的隔阂,帮助人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。


    2、宽以待人是交友之桥


    宽以待人是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体现,因而被誉为中华民族待人处事的一种美德。


    在我国历史上,许多诗人、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赞美宽以待人的道德行为,讲述苛求于人的不良后果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中讲:“不能容人者无亲,无亲者尽人。”就是说,不能容人的人就没有亲近的人,没有亲近的人就弃绝于人。唐代王梵志诗云:“有势不须倚,欺他必自危。但看木里火,出则自烧伊。”以木中火一旦升出火舌时便会自烧身,比喻以势欺人必然自食其果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《原毁》中讲“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重以周,故不怠;轻以约,故人乐为善。”短短几句话,便把“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”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。明代学者薛宣讲:“唯宽可以容人,惟厚可以载物。”清代郑板桥在《沈凤》中的“良苗也怕惊雷电,扇得和风好好吹”诗句,启迪人们应当以宽容和气的态度待人,而不要火药味十足。宽容不是软弱的代名词,而是有道德、有信心、有力量的表现,因而人们赞美“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”。


    能否做到宽以待人,不仅是检验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,而且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、能否搞好工作、能否搞好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

    3、兼容之道是得众之途


    “宽恕”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。“宽恕”作为做人的原则,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一种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。所谓“宽”,就是要以宽容的态度待人,要容纳得了人。所谓“恕”,就是要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,设身处地为人着想,要谅解人、饶恕人。按照孔子的说法,“恕”就是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凡是自己不愿意的事,也不要强加于他人,这就是实行了“恕道”。


    “宽恕”这一道德规范,具体说,大致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:其一,要宽容,宽厚待人,不要过分地挑剔人,容纳不了人。其二,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,要有宽广的胸怀,豁达的气量,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。其三,要容许人有过错,尤其是对于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事实证明自己犯了错误的人,也要有宽广的胸襟,宽容人、谅解人、饶恕人。其四,要有仁爱之心,将心比心,为人着想。如果没有一片爱心,也就不可能有宽恕的道德思想。


    (二)以礼待人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